唐風采補發:解決頭發問題一定要對癥下藥。發為血之余,血盛則發潤,血虧則發枯”, 中醫認為“腎其華在發”,也就是說,頭發的健康和腎、脾、氣血與人的身體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。從內著手,才能從根源解救頭發于水火之中。
問題一:頭發干黃分叉
生活中你會發現頭發干枯、分叉,多為女孩子。中醫常說“女子以血為本”,顯示出氣血充盈對于女性來講至關重要。當失眠、精神緊張、不恰當控制飲食、生理周期不正常等現象出現時,往往會導致氣血的虧虛。當然,有很多女性在產后更容易出現脫發、頭發干枯分叉現象,這更是產后氣血虧虛的表現了。如何調養氣血,當因人而異。總體來講,調補脾胃是關鍵。中醫認為,脾為后天之本,是氣血產生的源泉。如果脾胃虛弱,盡管補充了很多營養物質,也難以吸收利用。脾胃健康,氣血才能充足,氣血充足頭發自然會好。
正確做法:
1、內在調理: 保證睡眠、多吃滋陰養血、滋補肝腎的食物。中醫講黑主腎,黑色食品對補腎是非常好的,像黑芝麻、黑豆、黑米都很好。還有板栗、海參、核桃,都可以很好地滋補肝腎滋陰養血。還有一些養血健脾的食物,像大棗、桂圓、桑葚、枸杞和動物肝臟。
2、頭發護理:避免過度燙染、使用護發素、頭皮按摩、定期做發膜等深度護理。
問題二:頭皮屑
頭皮屑的產生原因很多,最常見的因素是頭皮表面菌群的紊亂。皮膚不是一塵不染的,表面會有很多寄生的菌群。當這些菌群處在正常范圍內,皮膚就健康。頭皮也一樣,當表面的某些菌過多繁殖時,就會出現頭皮屑。另一方面,頭皮表面有保護膜,當這層保護膜被破壞(例如劣質洗發水、燙發水不小心接觸頭皮等),也會出現頭皮屑。當然,內在因素也很重要,例如,某一段情緒緊張,工作很忙,這時頭皮表面的菌群以及頭皮的保護膜也會出現異常,引發頭皮屑。
正確做法:
1、正確清洗頭皮:保持頭發及頭皮清潔,使用優質洗發產品,才能抑制細菌的繁殖,而不能強調過多清洗。
2、清淡飲食: 吃一些清淡的東西,像蔬菜、水果,而油膩食品少吃一點,特別是麻辣火鍋要少吃。
3、睡飽多笑:再忙也要按時睡覺,好睡眠是養人的精氣和元氣的,精氣神有了,人自然神清氣爽。再煩,也要多讓自己笑,多聽相聲、多陪家人、多談戀愛,多出門走走,只有心情好,才能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。
問題三:脫發
頭發也是需要新陳代謝的,所以一般來講每天掉100根左右是正常的,如果達到三四百根就要引起注意了。脫發原因很多,我們所說的鬼剃頭在醫學上叫做斑禿,往往與情緒有關,例如驚嚇、緊張、恐懼等。另一種常見的脫發是雄激素源性脫發,過去稱為脂溢性脫發,這與遺傳、工作壓力、情緒緊張等都有關系。中醫通常將脫發分為肝腎陰虛、氣血不足、脾虛濕盛3大主要類型。
正確做法:
1、肝腎陰虛:頭發成片脫落、發質干枯。常伴有頭暈、失眠、五心煩熱,還會有睡覺時出汗、腰膝酸軟,月經不調的癥狀。
飲食建議: 滋補肝腎、養血生發。多吃:黑芝麻、黑豆、核桃仁、桂圓肉、阿膠、何首烏、栗子、黑棗、枸杞菜、桑葚、狗肉等。
2、氣血兩虛: 頭發稀疏,伴有面色萎黃、神疲乏力、頭暈眼花、心悸失眠、舌質淡、苔白。
飲食建議:益氣補血、健脾養心。多吃:蜂蜜、大棗、山藥、紅糖、羊肉、雞肉、豬血、雞蛋、牛奶、土豆、葡萄、胡蘿卜等。
3、脾虛濕盛:頭部多油黏膩、毛發光亮、頭皮瘙癢,伴有食欲不振、腹脹、舌質紅、苔厚膩。
飲食建議: 健脾除濕。多吃:綠豆、扁豆、絲瓜、薏苡仁、冬瓜。切記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的食物,以免助濕礙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