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風采補發:中醫治療脂溢性脫發。脂溢性脫發是青春期后頭部額顳區及頂部的漸進性脫發,好發于男性青壯年,亦稱早禿。祖國醫學認為發為腎之候,發為血之余,發的生長全賴于精和血,而肝藏血,腎藏精,為先天之本,其華在發,肝腎同源,即精血同源,故肝腎精血相互滋生,共為毛發生長之必需物質。臨床上常將脂溢性脫發分為濕熱熏蒸、血熱風燥(包括血虛風燥)、肝腎不足(包括肝腎陰虛)、血瘀毛竅四型,其中以濕熱熏蒸和肝腎不足型最為多見。
濕熱熏蒸型
相當于油性脂脫。患者往往恣食肥甘厚味,或素體皮脂腺分泌旺盛,可見頭發油亮、頭皮潮紅、發根黏膩。治宜健脾祛濕、清熱護發。方用萆薢滲濕湯加減,常用藥物有萆薢、澤瀉、茯苓、白鮮皮、蒲公英、綿茵陳、生山楂、炒白術、生薏苡仁、赤石脂、麥芽、布渣葉、甘草等。
血熱風燥型(包括血虛風燥型)
相當于干性脂脫。癥見頭發干枯或焦黃,頭屑較多,頭皮瘙癢。治宜涼(養)血祛風、養陰護發。方用涼血消風散或神應養真丹加減,常用藥物有生地黃、赤(白)芍、丹皮、丹參、紫草、白蒺藜、防風、側柏葉、白花蛇舌草、崩大碗、玄參、凌霄花等。頭皮瘙癢甚者加白鮮皮、地膚子、僵蠶、酸棗仁以祛風安神止癢;偏血虛者,可酌加當歸、益母草、雞血藤以養血潤燥。
肝腎不足型(包括肝腎陰虛型)
本型患者多有遺傳傾向,常見于腦力勞動者或體弱者,癥見脫發處頭皮光滑或遺留稀疏、細軟短發,常伴腰膝酸軟,夜尿頻多。治宜滋補肝腎、填精生發。方用七寶美髯丹加減,常用藥物有制首烏、枸杞子、菟絲子、懷牛膝、茯苓、桑寄生、黃精、山萸肉、熟地黃、山藥、北芪、炙甘草等。偏陰虛者可加女貞子、旱蓮草、桑葚子以補腎養陰;伴心煩口干、口舌潰瘍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屬陰虛火旺者,可加知母、黃柏、玄參以滋陰清熱瀉火;偏陽虛者選加補骨脂、杜仲、川斷、仙靈脾、巴戟天以補腎壯陽;精神緊張、失眠多夢者,酌加牡蠣、龍齒、夜交藤、合歡皮、酸棗仁以安神解郁。
血瘀毛竅型
本型患者多情志抑郁或脫發日久。治宜活血化瘀、通竅生發。方用逍遙散合通竅活血湯加減,常用藥物有柴胡、當歸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丹皮、丹參、益母草、雞血藤、素馨花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