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杜藤的筆下,他當年始知假發之時才是初中時代,因此對于假發的印象與彼時假發的制作水平也有關。他是這樣描述的,“現在回想起來,那個年代的假發工藝著實有些粗糙”。粗糙是那個年代給人的印象,其實不只假發如此,許多的其他物品也是那樣。

少年人的議論與偷笑讓禿頂的美術老師最終取下了他的假發,而只依賴一頂解放帽掩飾。它似乎在表達老師的無奈,但我卻固執地相信這體現了老師的豁達和寬懷。此為其一,另一則關于假發的往事,則要妙趣橫生一些,然而又似乎充滿了遺憾。
故事是這樣的,大學時,杜藤的班上有一個女生因為燙發時不小心被店員燙壞了,于是就直接剃了光頭,為了掩飾,在公開的場合她都佩戴著假發出現,后來,她認識了一個男生,本來兩人還好,可是在一次男生撫摸女生長發時,原文這樣寫“忽然就被嚇了一跳:你的頭發怎么是這樣的?”,可見當時的假發依然不夠逼真,但已經可以做到讓人隨心所欲更換發型的功能了。
小編綜括評之:假發不僅是時尚的元素,也是使生活充滿歡樂的調劑之一,作家杜藤的經歷就告訴了我們這一點。